星期五, 7月 15, 2011

主動地介入,而不是被動的承受

自由行的觀光旅遊,渴望的是一種人與人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但是在鋪天蓋地
的各種訊息壟斷下,這種直接交流被各種終端和界面所取代,人際間充塞的只是
各種信息和符號。

觀光旅遊者一方面渴望交流;但另一方面又似乎沒有什麼需要
交流或不知該如何交流。


它就像一些滿嘴哼哼哈哈的快歌,有的只是滿足情緒的宣洩,
但卻聽不清到底說了什麼?唱了什麼?甚至,這也像電影一般,觀光旅遊者對事務
的感知和留存在感覺與記憶中的事務都由片斷的影像和符號組成,觀光旅遊者和具體
的時空背景相分離。

經過這種方式的自由行陸客,他們是來過台灣;但是,如果被
問到對台灣的感受,他們該怎麼說,或能怎麼說呢?


台灣街道巷尾的日常人文生活體驗,如果進不到自由行的陸客行程中,這種自由行
還算自由行嗎?我們希望相關單位能再放寬自由行時間,讓自由行陸客能更有彈性
的時間安排,而自由行的陸客也不能太過依賴現有的各種資訊,讓自己多一點和
台灣街頭巷尾的人文生活,以便讓台灣行成為深度的,甚至是三六○度的人文生活
體驗之旅。或許這樣才有助於自由行陸客對台灣的瞭解,以及兩岸民眾的相互對話與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