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02, 2011

感觸良多之下

台灣一位仍在其位、不便公開姓名的「百萬導遊」,2003年就開始接待
俗稱「陸客」的中國觀光客。
當時陸客還必須經由第三地(通常是香港)才能轉入台灣。
這位資深導遊由於長期觀察陸客來台產業──由部分開放到全面開放,
對於其間黑幕所知甚深。
感觸良多之下,一一揭開其中不為人知的祕辛。



祕辛1:旅行社賠本削價競爭,從購物金回補

台灣旅遊業將陸客市場視為一塊大餅,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2008年開放後,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兩岸民族情懷。很多中國人心存好奇,想來台看看分隔將近60年的台灣究竟長甚麼樣。這是很多中國人想藉由觀光一探台灣究竟的主要元素。

但是,在中國一切都是以黨為先、以利益為主。整個中國旅遊市場都操控在高幹手中,並非任何一家旅行社都可以自行經營陸客來台業務。執照發行的權力往往掌握在書記、縣市省委的手上,誰拿到執照誰就能經營。起初中國開放了33家特定旅行社,由於是眾所矚目的全新旅遊路線,收費特別高。

第一批開放來台的,通常是手中有一些錢的政商人士。中國方面收的團費將近一、二萬元人民幣(一至二千美元),較遠的新疆甚至收到三萬人民幣(約四千美元)。這些陸客有些是拿公家經費出來玩的,所以消費力相當驚人。

隨著媒體報導的曝光,台灣乃至世界各國,都見識到中國旅客驚人的消費力。早期台灣旅遊業常說接待中國團,做到消費「破百」的比比皆是。這便是所謂的「百萬導遊」、「百萬旅行社」等等。台灣旅行社也因此一窩蜂地想要爭取中國旅行團,削價競爭、「以價格取勝」在所難免。

而在台灣帶團一天的開銷,觀光局原本規定台灣旅行社接團,每人每天預算至少要80美金。現在是60美金,但後來競相削價到一天25美金,台灣旅行社幾乎是賠本在做。因此,旅行社自然要從旅客購物(shopping)部分補回來。這也是港澳甚至台灣陸續出現陸客購物糾紛的主因。

所以,有一句順口溜在中國遊客中流傳甚廣:「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吃得比豬差!」陸客來到台灣,很可能甚麼都沒有玩到,而是天天都在「血拚」(shopping)。

祕辛2:中國旅行社扣團費,香港導遊買人頭

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後,由於台灣旅行社削價競爭,甚至連每人每天20至30美金都在接團,所以會強迫陸客消費。但台灣比香港好,不管旅客有沒有購物,導遊至少還有出差費可以拿,敦促旅客購物是有做最好,沒有做也不算差。

可是香港就不一樣了。自從台灣開放陸客旅遊,且有台灣直航之後,香港的旅遊市場就相對萎縮。一些香港旅遊業者就跟中國旅遊團商談,希望能讓陸客在進到台灣之前,先繞道香港。除了飛機票之外,在香港的食宿全部由香港包辦,而在港的旅遊行程就委託導遊包辦。香港旅行社為了有賺頭,導遊如果想接陸團的話,還要拿錢來買人頭,支付陸客在香港旅遊吃、住、玩的費用。

那香港導遊要怎麼賺錢?

答案當然是指望shopping!陸客的消費利潤,導遊和購物站對分,這也是去年轟動香港的導遊「阿珍事件」和今年的「林如蓉事件」產生的原因──陸客到香港沒有買東西,導遊就發飆大罵陸客:「你們用我的、吃我的、住我的,然後你們一毛錢都不購物!」

導遊之所以會和陸客起衝突,站在香港導遊的立場來看──如果陸客不買東西,就是虧了一筆錢!因此會想盡辦法、無所不用其極地逼陸客消費,甚至使出殺手鐧,以言語上的揶揄、嘲諷迫使陸客增加消費。

可是站在陸客的立場來看:「我明明有交團費啊(交給中國旅行社)!為甚麼說用你的、吃你的?」

祕辛3:中國旅行社欠台灣50億,是真的!

對於立法委員羅淑蕾2月19日爆料中國旅行社欠台灣旅行社團費高達50億新台幣一事,台灣導遊毫不猶豫地回答:「真的,是真的!」

在此情況下,為甚麼台灣旅行社還能繼續接陸客團?另外,中國旅行社收取的團費哪裡去了?

該導遊對此的說明是:當時沒料到,陸客的購買能力相當強,來到台灣後看甚麼都很新奇,甚麼東西都想買。而陸客消費後的金額,店家就會跟台灣旅行社對半拆。舉例來說,如果某團的陸客來台消費,一個禮拜下來消費總金額100萬台幣,台灣旅行社拿一半50萬,中國旅行社就開始眼紅了。

因此中國旅行社收取的團費,支付機票後,其餘原本應該要匯給台灣旅行社的部分,早期還好,也許會支付;但後來因為shopping擁有相當豐厚的利潤,中國方面發現遊客來台灣一個禮拜的消費,就比中國收到的旅費還要多,所以就把團費積壓下來,不把錢匯給台灣旅行社了。

關於台灣旅行社和購物站店家如何分食陸客購物費用的問題,該台灣導遊語出驚人:「我覺得這應該公開出來。陸客消費的消費額,不是利潤,是營業額,和旅行社對半分。旅行社拿到50%的消費額,司機占5%、導遊10%、領隊5%,剩下30%是旅行社,現在就是這樣分。」

因此,陸客駐足的台灣購物站所陳列的商品價格,平均比一般高出四倍!台灣導遊只會帶陸客去固定的店家,因為帶到這些有簽約的地方才會退你回扣。

所以台灣現在每天陸客將近三、四千人,其實真正受惠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只有特定旅行社與少部分店家而已,一般商家還分不到這塊大餅。

該導遊認為,開放陸客「自由行」以後,情況會好一點。旅遊業大餅會分到一般商家身上。而這是必然的趨勢,旅遊業者也樂見其成。不過現階段,自由行的部分,可能會對中國政府有相當大的威脅。因為這些中國人一下子接觸到台灣的文化、台灣的民主、台灣的自由和台灣人文素質等等,強烈的對比,對中國仍是一黨專政的體制來說,都是相當大的衝擊。

但陸客開放已經兩年,積欠團費的事情,為甚麼到現在才爆發出來?

該導遊認為道理很簡單。正常來講,如果做生意拿不到錢,就沒有下次的買賣。但是因為台灣旅行社發現陸客消費驚人,嚐到了甜頭,中國旅行社團費不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有賺,就避免惹惱對方,如果催討團費,那中國旅行社就會把團交給別人去做!

然而,開放兩、三年後,陸客的購買能力不比當初。沒有消費,台灣旅行社就賺不到錢了,當然會開始要求中國旅行社拿團費來補貼。而中國方面不給,問題一夕之間就爆發出來了。

祕辛4:台灣導遊憂心:將步上香港後塵

中國旅行社爆發積欠台灣50億後,觀光局表示已與對岸達成共識,將要求業者簽定契約,付款期限縮短至旅客離境後45天內結清。這樣的措施是否有效?

該導遊回答:「不可能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認為觀光局要求每人每天最低的旅費都要60美元,可是實際上業者根本就沒有執行。現在旅行社越來越沒有利潤,導遊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早期觀光局也規定導遊的出差費一天要二千元,可是當旅行社無利可圖時,當然就不會支付這二千元,出差費將慢慢減少。

該導遊進一步說明,導遊工作本身沒有底薪,純粹只拿出差費和佣金。有帶團才有收入,沒帶團就沒有。台灣現在導遊普遍一天有一千五百元的出差費,如果帶團進到店裡,陸客甚麼東西都沒買,旅行社就沒得賺,司機就沒得賺、領隊也沒得賺,導遊的壓力就下來了。所以現在很多旅行社規定導遊帶團到消費地點,如果沒有達到銷售成績,就會扣出差費。

從今年初開始,一般導遊已經開始面臨有一站沒有達到就扣出差費200元、兩站就扣400元。該導遊憂心忡忡:「有時候我也在擔心,將來會不會步上香港的後塵。到時候就變成像香港一樣,導遊買人頭接客。」

簡言之,全世界的陸客旅遊市場大部分都是如此。很多事情在台灣沒有浮出檯面,是因為旅行社還有利潤空間。當陸客購買力慢慢下降,再也沒有像剛開始那麼好賺了,問題才爆發出來,坊間才開始盛傳一些旅行社被中國積欠一、二億,以至於導遊的出差費與佣金拖了一個多月才給。

祕辛5:陸客也被中國旅行社剝削

陸客交給中國旅行社的團費沒落到台灣旅行業手上,那麼陸客是否也是被中國旅行社剝削了?

答案也是肯定的。該台灣導遊表示,這就是中國所謂的「公關交際費用」。因為在中國,凡是蓋個印章都要收錢,要打通很多地方,得到核准。比如出一個20人的旅行團,要先呈報縣,然後再呈報省,然後再一關一關呈報下來,還有海外組等等。要打通這些關節就需要很多費用,所以就轉嫁到團費上。

因此有時候中國旅客會抱怨,來台灣前已經繳了一萬二千人民幣的團費,幾乎是台幣五萬元了,都已經可以到歐洲去了。而中國方面的宣傳卻是:台灣的物價相當高,相較中國旅遊環境更好,甚至跟陸客說在台灣也要打通關節等等胡扯,然後收取很高的團費。但實際上,台灣的旅行社根本沒有拿到這麼多的錢,在安排上只能量力而為。

好在,台灣的導遊經過層層的考試與訓練,台灣民間普遍的飲食和國民素養,在全世界來說,都有一定水準,足以吸引陸客持續來台,並願意掏錢出來買東西。

話雖如此,該導遊仍然覺得前景堪慮:「有時候陸客會向台灣這邊發出怨言,說明明繳了這麼多團費,怎麼給我這樣的服務?台灣旅行社這邊是『啞巴吃黃蓮』,我們能推給中國的旅行社嗎?客人如果回去投訴的話,那下次你就接不到團了……」

何謂百萬導遊?年薪一百萬?還是月薪一百萬?

都不是。「百萬導遊」的意思是,一團中國觀光客從進入台灣到離開,短短七、八天的時間裡,在台灣消費的金額超過一百萬台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