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19, 2011

要走的路還很長01-4

陸客來台自由行將於本周三海基會與海協會召開的兩岸協議檢討會議中
確認,預訂月底上路。雖然首批試點城市限於北京、上海、廈門,初期開放
人數每天僅500人,但自由行的實施,對深化兩岸人民交流、擴大陸客來台
的經濟效益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政府有必要在後續政策推動上,進行更完善
的規劃,確保政策的長期效益。

陸客自由行有別於現行「團進團出」的旅客,可個別申請來台,且不受制式
行程的約束,因而可以各地走透透,深入體驗台灣的庶民生活與多元面向,
也讓台灣社會有更多和陸客互動交流的機會,促進彼此的認識。此外,自由行
讓陸客在台旅遊行程及相關安排有最大的自主性,可避免中間剝削及利益被
特定業者或商家所壟斷,從而可能讓更多地方、更多行業和更多民眾受惠於陸客商機。

香港經驗顯示,2003年開放陸客赴港自由行後,頭兩年陸客人數從440萬人次
激增至1,200萬人次,其後持續增長,2010年時已達2,270萬人次,其中自由行
達1,420萬人次,占63%,總計陸客為香港創造每年逾港幣1,000億元的商機。

香港經驗鼓舞台灣業者看好陸客商機前景,各地觀光旅館及旅行業者的相關
投資估計逾新台幣1,000億元,足見陸客的可觀經濟效益是台灣難以抗拒的「和平紅利」。

儘管如此,國內對陸客自由行的認識並非完全正確,也可能影響到未來政策方向
及預期效益。

嚴格來說,陸客自由行是大陸特殊制度下的產物,因為大陸迄今尚未賦予人民
完全的旅行自由權利,人民出國觀光旅遊,須透過北京當局和外國政府簽署協議,
而且多數採團進團出方式。

雖然很多國家為爭取陸客,並不嚴格限制個人旅遊,
但大陸迄今開放自由行的地區,僅限香港、澳門、英國等。陸客赴港澳自由行,
也是從試點擴及全面;納入試點的大陸省市,當地民眾都可自由申請赴港澳旅行,
不再有人數限制,這也是開放自由行後赴港澳大陸旅客激增的原因,但也因此
出現陸客素質降低的現象,並引發若干負面影響。

北京當局對開放陸客赴台觀光自有長遠考量,為保持陸客素質以避免招致台灣
人民的不良印象,確立循序漸進作法,先以「團進團出」確保旅遊品質,
並逐步擴大適用地區,最後再談自由行。

但是,我方因旅行社規模小,良莠不齊,團客利益又被特定業者所壟斷,
眾多未能利益均霑的業者不斷訴求開放自由行。政府也仍然有顧忌,
但又須兼顧業者及選舉壓力,故和大陸方面幾經斡旋,最後協商出折衷的
陸客自由行,從而也衍生一些問題。

自由行貴在個人可以自由申請,初期納入試點的北京、上海、廈門,人口總數
超過台灣,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亦接近台灣的一半;我方以每日500人上限
的配額限制,想篩選有錢、有閒的「上層」陸客,難免讓大陸民眾產生反感。

再者,因雙方對自由行仍存有管理上的盲點,大陸民眾申請自由行仍須旅行社
送件及代辦,最後很可能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團客,對解決利益分配問題助益不大。

坦白講,要邁向真正陸客自由行的時代,政府對陸客管理必須做大刀闊斧的改革,
例如現在以商務或專業交流名義來台的陸客,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自由行,
也是顧慮最小的優質旅客,應該最優先和大陸協商全面鬆綁。此外,自由行
仍須配合客觀條件,在建立完善配套下,按部就班推動;且一旦納入試點的
大陸城市或地區,就應同步取消團進團出及配額限制,讓陸客能夠真正的自由行,
而不是干擾旅遊市場正常運作的半吊子自由行。

轉載【經濟日報╱社論】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81165.shtml

沒有留言: